新闻资讯

科技考古证实北白鹅东周墓地出土席状编织物为芦苇

  中新社太原6月13日电 (记者 杨静 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3日对外发布,科技考古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证实山西垣曲北白鹅东周墓地出土的证实周墓状编织物席状编织物生物来源为芦苇,为研究东周时期丧葬制度提供了依据。北白传媒上班一般干什么

  北白鹅墓地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英言镇北白鹅村东,鹅东主体遗存为东周时期墓葬、地出灰坑和车马坑。土席2020年4月起至今,为芦苇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运城、科技考古垣曲市县文物部门对墓地展开全面考古工作。证实周墓状编织物传媒上班一般干什么

  考古调查和勘探确定墓地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米,北白共发现墓葬217座,鹅东车马坑5座,地出灰坑241座,土席陶窑2座。为芦苇部分随葬青铜器上附着厚度不足1毫米的科技考古席状编织物残留,可观察到明显的编织纹路。青铜器在埋藏过程中释放铜离子营造了抑菌微环境,有利于编织物等有机质文物的保存。

  考古人员介绍,通过纤维显微观察、植硅体分析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等方法,确认北白鹅墓地M1020青铜簋附着的席状物为芦苇材质。结合《礼记·丧大记》等文献记载及现场考古证据,推断席状编织物为苇席,位于椁盖板下棺盖板上作“抗席”之用。

  此外,在棺底板下椁底板上也发现了大量席状物残留,因接近生土而形态保存较好,与上述通过科学检测的考古样品进行观察对比可知其亦为苇席,且位于墓主身下作“卧席”之用。

  考古人员表示,在北白鹅墓地M1020中发现大量的席状编织物残留,类似情况在春秋早期其他墓葬中也很常见,说明殓席在整个下葬过程中扮演过重要角色,且殓葬用席的制度在这一时期早已成熟。

  北白鹅墓地是具有代表性的春秋早期贵族墓葬,对墓葬中出土的各类文物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当时的丧葬制度,进而为周王朝东迁后社会景观的复原提供证据。(完)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国内新闻

  • “食”刻坚守 安全相伴——合肥市长江路幼儿园教育集团天成分园
  • 莫家蝶获田径亚锦赛女子400米栏金牌
  • 安三小教育集团灵溪校区:弘扬雷锋精神 争做时代先锋
  • 官宣!新疆独库公路通车时间定了
  • 河南睢县:夏荷绽放入画来
  • “沈福杯”安徽省首届寻找青少年喜爱的美食品牌(匠人)——金百万
  • 优化作业“慧”设计 减负增效有妙招——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北校
  • 国际调解院落户香港,解决争端有新路径
  • 相约安徽·向春而行丨美宿肥东,萌宠的乐园
  • “青春男儿进军营 热血忠心献祖国”来安县2022年送新兵进军营公益电影放映活动
  • 6月1日起可预约!深圳高考生可享出租车免费送考服务
  • “长寿时代”来临:养老金融的“中信解法”
  • 茂名28日夜空突现的亮光是“火流星”,这一权威机构专家已证实
  • 筑强主平台 激活县域经济
  • 中国国防部:反对任何国家任何势力在亚太生战生乱
  • 防范于心,反诈同行 民生银行合肥分行开展系列反诈活动
  • 望湖街道召开党建引领小区(网格)治理工作部署会议
  • 用心服务 托起儿童更美好明天
  • 6:5点球获胜!广东队夺得十五运会群众七人足球赛佛山赛区首金
  • “扬帆45载——我眼中的改革开放”——合肥市长江路幼儿园教育集团教师摄影比赛
  • 关键词: